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2章 廬江何充

關燈
女子十五及笄,王瑯年齡未滿,平素梳童子的總角發式,男女並無區別。衣服為了方便乘馬,穿的是讓婢女提前改好的白色窄袖騎裝,如男子一般上衣下袴,僅從外貌看,很容易被誤認為是一名風姿秀異的翩翩少年。

王舒的屬官門人一部分是在會稽征辟的新人,對王舒的家庭情況並不了解,一部分是多年跟隨王舒身邊的舊人,見過王瑯不止一次,甚至有幾個關系稱得上熟絡。

王瑯領私兵援救禦亭,被引入軍帳中時,先向認識的門人打了個招呼,對方習慣性地回了聲公子,於是在座沒見過她的僚屬都恍然大悟,自以為明白了她的身份。

王舒對她的冒險行為不太讚同,但一切已經成了既定事實,他也就沒有說話,任由被誤導的僚屬們誇讚王瑯少年英才、思父心切、事親孝順雲雲。等到僚屬們天花亂墜一通誇完,他才惜字如金地開口介紹:“此是小女琳瑯。”

女子閨名不便透露,他順口幫王瑯把表字也給取了。

聽清的人以為自己聽錯了,還有些人是真的沒聽清,只有坐在王舒不遠的一名朱衣青年開口接話,目光明亮友善:“昔年孫堅妹於軍中建言,策行之而破敵軍,小公子可謂猶有勝之。”

漢末江東地區行軍,將士的家人親眷也會跟隨在軍營旁邊安寨。孫策討伐張英時缺乏渡船,想要駐軍在渡口等待,孫堅的妹妹,即孫策的姑姑正好也在軍中,認為駐軍延誤軍機,萬一敵人調派水軍來襲擊就形勢不利了,不如砍伐蘆葦做木筏,幫助渡船運送士兵,速戰速決。孫策聽從了她的計策,於是擊破張英,事業克定。

這是舉孫堅之妹的例子為王瑯領兵鋪路,用的就是近百年內真實發生的案例,插話時機也非常巧妙,比王瑯自己準備好的說辭效果更好。

王瑯不由擡頭去看,發現曾經在相府見過這名朱衣青年,知道他是廬江人何充,與王家往來頻繁,很受丞相王導賞識。

實則何充的母親曹氏是王導妻子的姐姐,妻子是太後庾文君的妹妹,和王、庾兩家都有親戚關系,在朝中發揮著調節王、庾之爭的作用。

以關系親疏論,何充是庾氏的女婿,與庾氏關系更近,但從政治立場與個人偏好上,何充更傾向於王氏,王導也對他親近有加,只要何充在場,基本都會把自己身邊的座位留給何充,與他同坐一席。

如果王瑯沒記錯,他後來主政的名聲很好,不是清談誤國的那類名士,現在應該在朝中任給事黃門侍郎,和王悅的中書侍郎一樣,是五品官中特別清貴顯要的職務,想不到竟然出現在會稽。

她一邊在心裏推測建康的局勢,一邊向何充回道:“今人躡古人之肩,固當有勝於古人。”

何充品賞了一番她的回答,露出笑容:“天才卓出,當其所得,莫能奪也,難怪能行古人未行之舉。”

晉人喜歡天才,認為最上乘的才華來自上天授予,非人力所能企及。如開創正始玄風的王弼,弱冠即有高名,病逝時年僅二十三歲,治學的開創性見解卻照亮了魏晉學界,為《周易》、《老子》所做的註解直到唐朝還被認為冠絕古今,難以超越。

有他這位身份特殊的名士給出肯定,其他人也就錯失了表達質疑的最佳時機,只能等待王舒的決斷。

而王舒雖然屢次執掌軍府,以主將身份正面指揮作戰的情況卻還是第一次,心裏並不是很有底氣。

王瑯與王允之私底下那些小動作他多少知道一些,再加上聯PanPan想到何充那句“”天才卓出,當其所得,莫能奪也”,便決定先冷處理這件事,等在臨海縣平亂的次子王允之回來再讓王允之管她。

於是王瑯很順利地在禦亭留了下來,所率私兵編制保留,和前義興太守顧眾的私兵駐紮在一起——顧家和王家交好,嫡支繼承人在王導的相府做屬官。

晉人對女子的才華接受良好,何充舉的例子不是個案,而是多有發生的情況。

如辛憲英“聰明有才鑒”、“算無遺策”,父親、弟弟、兒子遇到大事都先問她看法,對她言聽計從。夏侯徽“雅有識度”,對司馬師“每有所為,必豫籌畫”。孫堅之妻吳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補益”。

何充在軍帳裏幫王瑯說話,一方面因為他有心賣東軍主將王舒一個面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心裏真的這麽想。

王瑯幾次拜訪他,他都跟王瑯談論時事,拿王瑯的回答與時賢的觀點對比,評估王瑯的才能,越試越是滿意,主動推薦王瑯進入軍帳以備咨議。

有看不慣這件事的屬官譏諷他,說過去王弼年未弱冠,唯獨何宴特別推崇他,何充是在東施效顰。

何充和何宴不是同族,王瑯和王弼也不是,只是姓氏上剛好都是何、王,而且都是何推崇王。說他東施效顰,當然就是說何充識人不明,遠不如何宴。

而何充作為當世名士,詞鋒銳利是基本功,聽到以後眼都不眨:“你們自然不需要效仿其他人,恐怕過去洛陽城中不識王弼之才的正是你們吧。”

這是嘲諷對方連名聲都不配留下,是有眼無珠的庸人。

在座中人或許沒有他那樣的捷才,但對這種言辭交鋒聽得多了,一瞬間就能判斷出雙方辭藻的高下,知道辯不過他,便把矛頭重新對準王瑯。

而王瑯話不多,只有在父親王舒詢問她時才肯開口陳述自己對軍情的判斷,每次都判斷正確,但只字不提應當如何應對。

於是本來恨不得捂住耳朵不聽她說話的官員們又不免暗恨她說話太少,讓早就看好她的何充大為快樂,私下裏對弟弟何準說:“小王不言,言必有中,要賺軍功,可以相信她的話。”

這樣的日子過了小半個月,王允之鎮服趁機聚眾作亂的山賊,從臨海縣返回禦亭。

王琳瑯初至禦亭,聲猶未顯,何次道獨雅重之。浙東僚屬有譏雲:“向者王輔嗣年未弱冠,而何平叔獨推之〔一〕,今何推小王〔二〕,欲東施效顰歟?”何對曰:“不識輔嗣者,正卿輩耳。”後果冠絕當世。

——《語林·識鑒第七》

箋註:〔一〕王弼,字輔嗣,山陽人。何宴,字平叔,南陽人。兩王、何非同宗,恰同姓耳。〔二〕瑯與兄允之俱有名,人稱小王。

對譯

王瑯剛到禦亭的時候,名聲還沒有很顯赫,唯獨何充特別重視她。浙東屬官裏有人譏諷說:“過去王弼還沒有滿二十歲,而何宴特別看重他,現在這個姓何的推崇小王,是想要東施效顰嗎?”何充回答說:“不認識王弼的,就是你們這些人啊。”後來王瑯果然名聲冠絕當世。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